阚辛:流动的照片、静止的时间
问 /《丽水摄影》杂志 答 / 阚辛
《疼痛与游戏》(2),2016,收藏级艺术微喷,61x76厘米
Q:可以介绍一下您自己吗?
我叫阚辛,是一名艺术从业者。我在北京出生和长大,后来在不同的地方居住生活。我以镜头媒介为主进行创作,流动的照片、静止的时间,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语言。我有一只狗和一只猫,他们叫马耳他和卡卡。
《等不到日落的人》(1),2023,收藏级艺术微喷,61x76厘米
Q: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摄影创作的?是什么契机让您接触到摄影这种创作方式的?
我高中的时候接触cosplay(角色扮演),和一群心思没放在学习上的朋友们在一起捯饬拍摄,一开始我作为cosplayer,就是照片中的模特,但我渐渐发现自己对拍摄更感兴趣,就开始钻研技术、研究镜头、自学Photoshop……特别单纯和开心的时光。
《去年的花开了,今年的花开了,明年呢?》(1),2023,收藏级艺术微喷,尺寸可变
Q:您曾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和耶鲁大学艺术学院,您认为两所学校对于摄影的教育理念有什么不同,两所学校对您的摄影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?
芝加哥艺术学院对不同媒介和语言的探索更开放,你可以选任何专业的课,很多人进去是名摄影师出来已经成了行为艺术家;不是说耶鲁艺术学院不鼓励交互,但是它更强调探索传统媒介的边界,这在它只设置了四个方向(摄影、绘画与版画、雕塑、平面设计)上也能看出来。我觉得两种理念其实都可以很激进的。
至于对我的影响,可能就是我很难满足于拍摄已经看过的照片吧(确实看了太多),这很艰难,我知道没人能脱离摄影史凭空创作,我也知道自己的才华有限。
《未来的信号(勒格拉的窗外风景)》,2019,收藏级艺术微喷,40x50厘米
Q:那是因为喜欢上摄影后才决定去考取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吗?还是说当时也有别的考虑或选择?
一开始在国内的电影学院学的摄影,后来机缘巧合转学去了芝加哥。
Q:在准备这次采访时,我反复看您的作品,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另一位艺术家艾伦·塞库拉的身影。我发现你们的作品有许多共鸣之处,我想听听您的看法。或者说,您是否有自己的艺术偶像?
我不了解这个艺术家。刚才搜索了一下,发现他的职业生涯主要也在南加州:圣地亚哥和洛杉矶,这个地理位置对摄影师的创作肯定有影响,尤其是和海洋生态之间的关系,也许潜移默化地让我们的创作产生联结。谢谢你介绍他给我!我的摄影偶像是越南裔美国摄影师An-My Lê,她2023年刚在MoMA举办了大型回顾展。
《浪味仙》,2016,收藏级艺术微喷,40x50厘米
Q:能否分享一下您最欣赏An-My Lê作品的哪些方面,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启发您自己的摄影创作?
我其实最欣赏An-My Lê的执行力。她有观念性的、政治性的思考,有创作大型项目的野心,并且有能力和资源去实现。这与一般大家会默认男性摄影师会关注一些宏大的题材,而女性摄影师更关注私人领域相反。
Q:近期您有一本画册出版了,叫《地浪》。这本画册中有不少《新天使》中的影像作品。我很好奇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《新天使》的编排逻辑有什么不一样的吗?
《地浪》是由te editions在纽约出版的一本摄影集,在海外发行,里面的内容与“新天使”有很多重合,不同点主要有三个:增加了一组名为《等日落的人》的黑白肖像摄影、作为主线之一,这组作品从来没在国内展出过;收录了两首诗人更杳的诗作:《羽流》和《小镇做题家》;基于纸本为媒介与展览的不同之处,在结构、纸张选择、作品尺寸与取舍、视觉设计上面都是完全不同的。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实际上还是从镜头媒介出发:静止(图片摄影)与运动(视频影像)及它们各自衍生出的情绪和意义、对峙和交融出发的,还是关于图像的。
《疼痛与游戏》(1),2013,收藏级艺术微喷,61x76厘米
Q:您有不少照片的标题都给人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,就像是一句没有对某个人说完的话一样,可以说说您是如何去命名这些照片的标题的吗?
我把标题看作是作品的一部分,和照片的创作没有先后顺序。比如“去年的花开了,今年的花开了,明年呢?”实际上是有天在梦里,有个声音一直对我重复这句话,我惊醒以后才临时决定在凌晨去玫瑰花园拍了那组照片。我觉得标题不是为画面提供一个解释,而是情绪的延伸。
Q:您在最开始的回答中也提到,您感兴趣的艺术语言是“流动的照片、静止的时间”。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在创作中把握静止与运动这两种元素?
我还在一直摸索。最近两年我比较感兴趣拍出渴望尖叫、奔跑、甚至冲出画框的画面。
《等不到日落的人》(2),2024,收藏级艺术微喷,61x76厘米
Q:这种兴趣来自于哪里?
我在过去几年生过几场大病,做过大手术、也经历过濒死。我在床上度过了很多日子。也许是这些身体的经验导致我对摄影产生了新的想法。
Q:是否能够分享一下这种转变给您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?
具体来说,我转向对能够传递出某种动势能量的作品更感兴趣。比如,我还是会去欣赏那些使用大画幅、沉思式的人像摄影,但我要求自己不再那样创作,我的作品里的主体更多是在追逐、在逃离、在质问,而不可以再沉默。
《奔跑在奥林匹克》视频截图,2018,单通道视频,彩色,无声,49分钟